合并在即,海通证券预亏34亿!

发布日期:2025-02-05 11:28    点击次数:92

1月24日晚间,海通证券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为-3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37亿元,这一亏损数字让不少投资者大跌眼镜。

毕竟在大部分券商借着9.24行情赚得盆满钵满之时,海通证券却逆势陷入巨亏,着实令人费解。

01. 巨亏背后,原因几何?

海通证券是国内券商出海的“先行者”,早在2002年就提出“立足亚太、辐射欧美”的全球化战略。

截至2024年6月末,境外资产2167.71亿元,占总资产的30.05%,境外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海通国际控股在其境外资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资产规模占境外资产的约52%,2018-2020年业绩在总体中占比超25%。

但近年来,海通国际却成为海通证券的沉重负担。2021-2024年上半年,海通国际证券的收入分别为108.53亿港币、30.41亿港币、-15.75亿港币、-16.97亿港币;净利润分别为10.16亿港元、-53.40亿港币、-81.56亿港币、-28.73亿港币。

2022年开始业绩一落千丈,主要原因包括香港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募资金额和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量下降,佣金和费类收入下降;投资亏损,涉及股票、债券投资损失以及私募债权与股权投资和另类投资的公平值损失;因抵押品市场价格或估值下调计提信用减值。

值得一提的是,海通国际曾在中资地产美元债业务上发力,在承销中国房企发美元债融资业务时,自营部门购入这些债券,客户包括恒大、华夏幸福、正荣地产等。

2018-2021年,海通国际承销的地产债规模分别达60亿、72亿、45亿和33亿美元。但随着房地产行业形势恶化,海通国际深受拖累,对海通证券的业绩影响巨大。

境外业务受损,境内业务也不乐观。海通证券在业绩预告中提到,境内市场股权融资规模下降,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减少。

从数据来看,海通证券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在2020年达到49.39亿元的顶峰后,便一路下滑。2021-2024年半年,这一数据分别为49.25亿元、41.79亿元、34.21亿元、8.5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0.27%、-15.16%、-18.14%、-56.17%。

具体项目上,海通证券撤否率较高。2023年保荐125个项目,保荐数量行业第三,但撤否率达18.4%,高于中信证券的16.73%和中信建投证券的14.2%。2022年撤回16家保荐项目,撤否率达11%,在头部券商中居首。

此外,2022-2024年上半年,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利息净收入均出现下滑。

02. 合并在即,有望走出低谷

1月20日晚间,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两家公司同步发布公告,合并重组获得香港联交所批准,圆满完成全部行政审批程序。

从2024年9月5日正式启动,仅用100天就完成全部公司治理程序,137天完成全部行政审批程序,推进速度惊人。

审批完成后,两家公司合并整合步伐加快。表示将尽快完成营运整合过渡,推进牌照整合、业务划分等工作,实现业务、客户的整体迁移合并。

合并后公司将依托更强大的客户基础、更专业的服务能力和更高效的运营管理,提升服务能级,强化专业性、协同性和敏捷性,向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迈进。

1月21日晚间公告显示,两家公司A股股票将于2月6日开市起停牌,国泰君安预计2月13日复牌,海通证券则停牌直至终止上市,2月5日为海通证券A股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

本次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的合并,是新“国九条”实施以来头部券商合并重组的首单,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上市券商A+H最大的整合案例,涉及多业务牌照与多家境内外上市挂牌子企业,属于重大无先例的创新事项。

随着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的合并迈向“倒计时”,海通证券或将借此加快业务调整,走出低迷期。

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环球老虎财经app、中国基金报、网络新闻等。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非经注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鋭观财经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